|
詳情
大咖論“數”|AI賦智,加快打造工業互聯網升級版發表時間:2023-08-03 11:10 人工智能(AI)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,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“頭雁”效應。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發展相輔相成、相得益彰。工業互聯網為人工智能創造廣泛的應用場景,人工智能也為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賦智,加快打造工業互聯網升級版。二者的融合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、構建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。 近年來,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,產業規模持續壯大。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,企業數量超過4300家。我國在加速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,推動企業降本、提質、增效、綠色、安全發展的過程中,逐步探索形成了五大典型應用模式。 增強數字設計。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產品設計過程,通過建模仿真與復雜計算,在材料配比、參數設置、性能模擬、工藝優化等方面進行深度學習,降低試錯成本,提高設計效率和質量。比如,企業依托生物計算大模型能高效實現千萬/億級別大規模的小分子虛擬篩選,與傳統分子對接工具相比,準確率提升40%以上,計算速度提升5倍,大幅提升新型藥物的研發速度。 人機協同制造。通過人工智能對生產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,實現制造過程的自動感知、智能分析、自主決策和精準控制,提升機器和機器、系統和系統、機器和系統之間的高精度、自組織協同能力,逐步推動生產過程向精益化、無人化發展。 精益運營管理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對市場需求和生產能力等進行預測和優化,實現設計、生產、銷售、物流等系統聯動,提升運營管理效率。比如,企業運用智能倉儲物流協作平臺,對零部件、生產設備、銷售訂單、倉儲物流資源進行統一規劃、管理、調度,大幅優化生產計劃與采購過程。 精準質量管控。依托5G等新興技術,面向產品質檢,重點解決人工重復性勞動多、效率低、周期長、費用高等問題,實現對材料、設備、產品等的全面、精準質量管理。 柔性智能服務。面向客戶個性化需求,企業通過人工智能賦能,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,從以加工組裝為主向“制造+服務”轉型,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“產品+服務”轉變,實現定制化客戶服務能力提升。 當前,產業智能化、綠色化、融合化發展迫切,對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,將為推動工業互聯網再上新臺階、打造升級版筑牢堅實基礎。未來幾年,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應從四個方面加快升級。 一是推動工業互聯網技術產業升級。工業數據采集器、高端傳感器、邊緣計算設備、工業機器人以及工業軟件的快速突破,為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領域深化應用提供了技術條件,人工智能加速與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,帶動平臺數據匯聚、建模分析、知識復用能力提升。工業互聯網數據的體系化、專業化、規模化,是工業智能應用的前提,人工智能則為更加高效、準確的工業大數據分析提供了實現路徑。 二是推動數字化轉型主戰場升級。工業互聯網“姓工不姓網”,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服務工業是主陣地。目前,工業互聯網服務能力仍偏向信息技術(IT),需加快向“IT+OT”并重升級(OT即運營技術)。依托機器學習及深度學習,加強人與系統的聯系,推動建立人工智能模型,解決特定場景的診斷、預測問題,這將成為未來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。 三是推動融合應用向智能化升級。在企業內部,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與工業技術的融合,通過全面感知、可靠傳輸、智能處理、精準決策實現應用賦能,提高制造業生產方式和服務模式的柔性轉換能力,實現研發設計、生產制造、經營管理、運維服務等全環節應用的智能協同,加速工業智能換人、減人、無人發展。 四是推動安全防護能力升級。隨著工業互聯網應用加速向OT側拓展,面向生產網絡的攻擊比例將不斷上升,傳統“外掛補丁”式安全防護難以滿足工業企業網絡安全的新需求。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,應加快人工智能與零信任、擴展檢測和響應等安全技術的融合創新,形成一體化、主動化、智能化的網絡安全風險監測識別和快速處置能力,構建“內生免疫”式網絡安全防護能力,實現由傳統安全防護向新型智能化防護轉換。 (內容來源:河北新聞網) |